Ubuntu下东芝T100插耳机外放不停的问题终于有人解决了..

吾等菜鸟, 只能苦苦等待高手援助, 买来几个月后的今天, 收到mailing list发来的喜讯..

> I have a t135-s1312 and was able to get my headphone jack to work
> separately from my speakers with this workaround ( which I found on some
> website, I don’t really remember where):
> add:
> options snd-hda-intel model=”olpc-xo-1_5″
>
> to:
>
> /etc/modprobe.d/alsa-base.conf

终于可以把它当大号iPod使了..

1 thought on “Ubuntu下东芝T100插耳机外放不停的问题终于有人解决了..

  1. viaxl

    鸡鸣山位于鼓楼广场东面,北依台城,紧临玄武湖。南朝宋时在山顶上建立了第一个日观台,观天象,测风候。山下还建立了中国第一所大学,全国有名的文史学家常聚集在这里,鸡鳴山堪称当时的学术中心。
    而我如今就在这所大学就读,这是何等的荣幸,学校为我们安排了去气象台的参观,这真是一件扒着手指算日子的喜事。
    一大早,我们来到钦天山上,远远的就能看到气象台的新颜,为什么是新颜呢,南朝宋朝时钦天山上建立日观台,明洪武十八年复建观象台。清康熙七年,清皇室将观象台天文仪器全部运至北京,建“万寿阁”、“御碑亭”,而我们现在眼里的气象台是1928年,竺可桢筹建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后在此建立的中国近现代第一个国家气象台——北极阁气象台,这里成为中国近现代气象学研究发祥地。
    渐渐的走进了,气象台的载体–北极阁峰回路转,渐显形貌。传统的中国风院式结构让人倍感亲切,而中央拔地而起的气象台更是将古风和现代感完美的融合在一起。
    远远望去北极阁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六角形,4层高度,底层四周为有6根大圆柱的柱式外廊,台内设旋梯通向每层挑台和顶层平台。基座为石砌高台。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到了气象台北侧,不起眼的地方原来存在一座2层的图书馆,而它的底层用作地震观察室。图书馆为砖木结构仿古建筑,重檐歇山顶,上层铺烟色筒瓦,叠层铺灰色小黏土瓦,面积约两个篮球场大小。墙上嵌的,据说是蔡元培所书汉白玉奠基石。气象台与图书馆两侧建圆弧形回廊和两座庙宇式建筑(资料室),平面呈半月形。左右对称歇山顶,青砖小瓦屋面,砖混结构,造型古朴可爱。整个气象台建筑在中式传统风格中体现了西方科技的实用观念。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中国人,看到这么荡气回肠的建筑,真是让我感到深深的自豪,这真是中国建筑中的一朵奇葩!
    从大家的传诵中我了解到,新中国成立至今,北极阁一直是江苏气象台所在地,是江苏气象业务服务中心。1999年,北极阁被国家科技部、教育部、中央宣传部和中国科协命名为“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2000年,北极阁被南京大学选定为“产学科研基地”。
    不得不说的是竺可桢这位大人物,1918年,刚刚获得气象学博士学位的竺可桢回到阔别8年的祖国。让以“科学救国”为己任的竺可桢痛心疾首的是,美国当时有测候所200多座,中国却只有香港和上海徐家汇这两座,而且均由外国人控制;而日本人研究中国气象的工作,远远比中国人深入。1922年竺可桢开始在南京的中央观象台主持工作,他购买了各种仪器设备,定期观测温度、湿度、气压、雨量、日照等气象数据,并逐月发布南京地区的气候预报。这是我国近代自建和创办气象事业的起点和标志,而我现在脚下的中央观象台正是我国近代气象科学事业的发祥地!南京也是我国气象科学研究的中心和业务指导中心。竺可桢1928年建成了这里之后,陆续在各省建立了数十个气象站,我国的气象发展踏入了正轨。
    归途中,我的心情澎湃不已,看到自己国家辉煌的历史,让我充满了自豪,而我作为一名大学生,能做的是好好学习,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投入到国家的四化建设中去!

    Reply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