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psychology

[Geek Power] 脑力训练之 怎样忘记

本文遵循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协议2.5 转载请注明译者http://axlarts.com 及原文地址
原文http://www.increasebrainpower.com/how-to-forget.html
因为一些事情探究..  总之这是Google搜”how to forget”的第一篇, 觉得不错译一下..

(概念有点容易混淆,“想法”thought 和“记忆”memory 虽然是不同的概念,但是想法是由记忆产生的,就像你深夜对鬼的恐惧这个thought,是你的记忆综合作用的效果,如果你的记忆中没有鬼这玩意,就不会有 这种恐惧,顶多怕个入室抢劫啥的。并且本文探讨的thought显然是不断出现的thought,也就成为了memory,所以某种程度上通用。 –译者的YY)

怎样忘记?一般来说我关于记忆的探讨都是关于提高记忆能力的,但是一名脑力通讯(Brainpower Newsletter, 就是这网站. 译者注..) 的读者写信问我能否写一篇关于如何忘记一些东西的文章。他有一些念头不断浮现以至于他干什么都不能集中。

显然,任何”想要忘记”的直接尝试一般来讲都不会有用。如果我让你现在不要去想一只和房子一样大的红色气球 (在中国你要想像一只比房子大的多的气球. 译者注..),你阻止自己去想这个飘在空中的气球的一切努力最终都会生成一幅栩栩如生的蓝天白云红气球的画面 :)。只要你还在告诉自己“别想这个了!”,它就会一直飘在你的思维里。

同样的无论你阻止自己去想什么都会这样。“别去想X”让你的注意力无法从X上移开。于是抛开某个念头就需要一些内在的技巧。

注意力是有限的。你只能同时注意有限的东西,你提供给某个事物的注意力越少,它就会越快的淡出你的脑海。所以忘记的关键在于转移注意。

别想你能推倒一段记忆。它几乎能存在于——嗯,你的余生。但是如果每当它闪出来,你都有意的转移你的注意到别的什么上去,它就会逐渐丧失能量,会越来越少的出现,变的虚弱无力…

贴 标签是个好办法,就像一些人在思考时做的。举个例子,假设一个不受欢迎的念头开始形成并且干扰了你的精神力场。你可以给它打上标签,“记忆碎片”,或者 “感觉”,或者“反应”。并且可以在此基础上细化,像“只是出于恐惧的胡思乱想--人在恐惧的时候容易胡思乱想”。然后你能立即把注意力转移到更高产的方 面。做足够多这样的工作,不想要的想法和思维”噪音“能够被更快的排除。

另一个可能有帮助的技巧是,把这些破门而入的想法写在 to-do list 上,无论它们是记忆还是以后的计划还是一些担心还是别的什么东西。比如,你可以在黑莓手机上标记某个需要在这周五处理的记忆。这种对记忆的作为“在周五处 理”的“分类”让大脑此刻放下它变的更合理、容易。当然,如果它只是不必要的钻牛角尖,当周五来临你猫了眼自己的list,扫过这一项也许会直接在旁边注 “没必要啦”…

这两个技巧的作用程度会根据你的心理偏好变化,但是关键在于记住,你是自己注意力的MASTER!虽然严格来讲本文没有真的讲怎样忘掉一段记忆,但是,你的记忆并不是问题, (虽说这也不是绝对的,但是确实,恐惧本身并不可怕,对恐惧持续的阴影才是可怕的; 而我此刻面临的悲伤情绪,它带来的负面影响比悲伤本身厉害多了。–译者注) 只要它们被放在了正确的位置。也就是说把你的注意力放在正确的地方--你选择的领域

失恋的朋友们,我这有一打“记忆碎片”和“再想也没屌用”的标签,有要的么? 😉

常见十二种非理性观念

(http://www.psytopic.com/mag/post/670.html)

情绪是一种防御本能,是人类进化过程中获得的一种生存竞争能力,情绪作为一种能量是有积蓄效应的,防御本能的过分运用会导致人际关系紧张甚至冲突。人的情绪不是由某一诱发性事件的本身所引起,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人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这是Ellis创建的ABC情绪疗法的基本观点。Psytopic介绍过Ellis的《合理情绪疗法(ABC理论)》,本文着重介绍易引起情绪恶化的非理性观念。-psytopic.com

Ellis(1962)列举了一般人常见的十二种非理性观念:

1. 需要被赞赏:一个人不管做什么,都绝对必须得到每个人的喜爱和赞许。

2. 过高的自我期许:人在各方面都必须能力十足,完美无缺。

3. 责备:有些人很坏、邪恶、卑鄙,应该受到责备惩罚。

4. 面临灾难:当事情不能尽如己愿时,一定是可怕的灾祸。

5. 不必负责:不愉快是由外在环境所造成,个人一定无法加以控制。

6. 忧虑:对于可能发生的危险或可怕的事物,必须要常记挂在心里。

7. 逃避问题:逃避某种困难或责任,总一定比面对问题还来的容易。

8. 无助感:过去的经验与事件,是现在行为的决定者,过去的影响一定是无法磨蚀。

9. 完美主义:每个问题一定有一个正确或完美的解决方法,而且必须找到,否则将会有大灾难。

10. 依赖:一个人必须依赖他人,并应找一个比自己更强的人去依靠。

11. 过分关切:一个人应该为别人的难题或困扰而烦恼。

12. 惰性:个人的自我陶醉或不必积极参与活动,也必能带来极大的喜悦。

如果您感觉自己被上述非理性观念困扰,请继续阅读:

Psytopic.com组稿作品

|inline

意识,潜意识和无意识

Psytopic的一位网友问:可以专门讲讲“意识”是什么吗?听过“有意识”“无意识”“浅意识”但是没有对意识有个深刻的认识。以下为个人在学期间习 得的一些零散知识,借此机会,和网友作些分享,如有不妥之处,敬请匡正。引子:睡眠和梦是种怎样的意识状态,醉酒后飘飘然的感觉也是这样的状态吗?-psytopic.com

关于意识:

谈到意识,需要区分与“注意”的关系,一般注意是可控的,而意识不可控,我们可以把注意想象成电视频道的选择操作,那么意识则是电视荧幕上的图像;你的注意选择什么,你就意识到什么(或者说,你意识到什么,其实是你的注意先选择了什么)。

Wittgenstein把意识比喻成一个盒子的内容:
没有人能看到别人的盒子,每个人都只能通过看他自己的盒子内的甲虫来说他知道甲虫是什么……很可能每个人盒子里的东西完全不一样……盒子可能根本是空的。

意识是一个包含多种概念的集合名词,普通心理学上的定义是:指人类以感觉、知觉、记忆和思维等心理活动,对自身的状态与外界环境变化的综合察觉。

关于潜意识和无意识:

就如上述所说,意识随着注意力的转移而转移,同样地,意识也随着注意程度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先看个著名的“鸡尾酒会现象”:
假如你去参加一场热闹的鸡尾酒会(或其他大型Party),你所接触或者注意到的人通常只有一小部分,对于这部分人你也许有清晰的意识,对于其他更多的来宾,可能不会留下清楚的意识。

关于意识的层次(又称意识水平)分类,有些心理学书籍可能不会将鸡尾酒会上的意识作为一种分类,而是将其放到“注意”章节中进行划分和介绍。因其和注意力的层次有较紧密的关系,我们这里做个简单的介绍:

下意识:指在不注意或者略微注意而得到的意识,比如对鸡尾酒会上其他众多来宾的意识,多属于这种情况。

边意识:对于处在注意力边缘的事物,获得模糊不清的意识。比如你熟练地骑自行车时,对脚踩踏板的意识,就是这么一种现象——你一般不会去特别注意脚是怎么踩的。

焦点意识:顾名思义,就是人在全神惯注下所发生的意识。比如我们(指球迷们)在看世界杯上意大利和德国点球大战,就是一种焦点意识。

以上是根据注意层次对意识层次进行的划分,以下是较常见的意识划分方式:

无意识:指人类对自身或外在环境变化无觉知的现象。比如你通常不会觉察到自己脉搏跳动或内分泌活动;也不会觉知到X射线和手机辐射的运动。

潜意识:这是精神分析理论中的概念。插句题外话,意识是心理学之父冯特的重要课题之一,主要通过内省方式来研究;后来到行为主义兴起时,主张“客观”、“实验”,强调科学化,反对心理学家研究意识;一直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认知心理学和人本心理学兴起之后,意识研究才被重新重视。因此我们现在看到的潜意识概念,多以精神分析论的概念为核心。潜意识是指受意识的压抑,潜藏在意识层之下的情感、欲望和恐惧等经验,平时不被人所觉知。精神分析论认为,潜意识的本能欲望虽被压抑,但会通过其他活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的心理和行为。

前意识:有两种不同的解释,一种是精神分析论的解释:指介于意识和潜意识之间的一种意识层面。潜意识的欲望或冲动,在浮现到意识层面前,先经由前意识层面。另外一种是认知心理学的解释:指储存在长期记忆中的信息,即保持在人脑中的过去经验或信息。平时不被人觉知,但在必要时可以提取使用,从而对其产生意识。比如我们学习了很多汉字,但不使用的时候,你感觉不到它们储存在哪里,当和别人网上文字聊天的时候,我们将其通过键盘打出来才意识到这些文字。

关于意识还有其他分类方式,比如自我意识和对外界事物的意识等,这里不作赘述。

人的意识也存在各种意识状态,有自然发生的,比如睡眠和梦;也有人为的,比如静坐和催眠状态下的意识,醉酒后飘飘然的感觉,或服用迷幻药物产生的幻觉意识等。意识至今仍是人类的一大谜团,我们期待科学家有更大的发现。

以上是我个人在学期间习得的一些零散知识,正好有Psytopic网友问起,以此作些分享,如有不妥之处,敬请匡正。

作者:lightor